“花開敦煌——常沙娜從藝八十年藝術與設計展”近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面向公眾開放。當滿頭銀發的著名藝術設計家、教育家常沙娜以單薄的身影出現在開幕式上時,現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位年逾九旬的“敦煌少女”,把一生都獻給了敦煌。
“2014年,‘花開敦煌’展覽第一次舉辦,那時候大家對我說‘你年紀大了,不要到處跑,不要到處辦展了’,但我并不覺得自己老了,我心里一直裝著父親的愿望,感到自己依舊精力充沛。在這10年中,‘花開敦煌’展覽巡展到了全國20多個城市。這是我對父親常書鴻推廣敦煌文化遺志的實踐,因為父親告訴我,‘沙娜,永遠不能忘了你是敦煌人?!?/p>
近400件展品講述藝術人生
此次展覽共展出近400件展品,分為生平介紹、敦煌臨摹單元、花卉寫生單元、十大建筑單元、新應用單元、科技與藝術單元六個部分,第一次全面呈現了常沙娜從藝八十年來,以敦煌的文化財富應用于共和國國家形象塑造,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藝術與設計工作中的豐碩成果。其中的許多文獻和藝術作品,是專家和家屬最新整理出來的。
常沙娜臨摹壁畫作品《五百強盜成佛圖》。
在展覽中,有不少作品是常沙娜少女時期對敦煌壁畫的臨摹,當時她看見大人們畫畫,也拿起筆來依樣畫葫蘆,鍛煉自己的“童子功”。其中,源自初唐329窟的臨摹畫作《手持香爐的供養天女》等為第一次展出。在她臨摹、創作的幾萬件敦煌藝術作品中,盛唐172窟南壁的《觀無量壽經變》是比較大幅的經變畫作品。這件作品裝飾精美、造型獨特,由常沙娜在1946年繪制,原作現藏于中國美術館,此次展出的是高清復制版本。如今,該洞窟壁畫已氧化變黑,這一摹本是研究唐代佛教藝術、中國古代繪畫、佛教文化、民間生活等方面的珍貴素材。
展覽現場,一條源于敦煌藻井圖案設計而成的絲巾引來不少觀眾圍觀。1952年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是新中國成立后召開的第一次大型國際性盛會。在林徽因支持下,常沙娜大膽地將敦煌圖案運用到現代生活所需的工藝美術設計中。由常沙娜設計的出自敦煌藻井圖案與和平鴿造型的絲巾,也成了新中國第一塊絲巾國禮。
展覽中展出的《鳶尾與蝶》《小雛菊》《向日葵》《白繡球》《水仙》等花卉寫生,富有敦煌藝術的線條感、裝飾性很強?!拔抑灰匆娐愤叺男』?,就會想起敦煌沙漠中,這些不知名的花,面對艱難環境仍充滿韌性,就像是在鼓勵我,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是莫高窟沙漠中走出來的那朵不怕酷曬的堅強小花?!背I衬冗@樣說。
“哇,這幅織錦的色彩好細膩!”展覽現場,一幅由常沙娜創作、李加林織錦制造的《鹿野圖》精妙絕倫??楀\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發明,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代以來由于傳統織錦工藝制備較為落后、精細度不足,織物色彩很少能超過十種,常書鴻等人曾學習能讓中國染織工業進步的方法。多年后,中國織錦技藝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常沙娜為了完成父親常書鴻一直掛心多年未完成的心愿,邀請中國現代織錦創立人李加林先生,將常沙娜早年繪制的《燃燈供養人圖》、上世紀90年代創作的《鹿野圖》和花卉創作《繁花圖》以現代織錦技術重新闡釋,以示對父親的紀念。
將敦煌藝術元素應用于設計
“從藝八十載,我親歷中國近現代歷史文化的發展與成長,我有父輩們的寵愛與教導,才能成為今天的常沙娜。我很感謝父親給予的福佑,在我94歲時,還能與大家一起回顧我這八十年被莫高窟藝術照亮的幸福生活及事業?!被赝约旱乃囆g之旅,常沙娜這樣說。
常沙娜在開幕式現場。北京日報記者 白繼開攝
常沙娜出生在法國里昂,父親常書鴻用她出生地一條河流的名字給她取名“沙娜”。12歲時,她跟隨父親走進了茫茫沙漠,走進了神奇的敦煌石窟,并對傳統文化有了深刻的學習和理解。就像常書鴻在巴黎塞納河畔偶然發現敦煌圖錄,就再也無法回頭,常沙娜也追隨父親的腳步,從青春年少到鮐背之年,與敦煌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4年至1959年,常沙娜先后參與了共青團團徽設計、蘇聯展覽館(現北京展覽館)、首都劇場、“十大建筑”中人民大會堂和民族文化宮等新建筑的裝飾設計,將所學的敦煌藝術元素應用于設計,同時夯實了實踐經驗。二十七八歲的常沙娜參與并完成了人民大會堂的外立面和宴會廳頂燈設計。
2024年春晚的舞臺上,常沙娜的《年錦》圖驚艷亮相,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絕美的視聽盛宴。此次展覽還展出了許多以敦煌為設計靈感的現代藝術作品。對此,常沙娜說:“敦煌壁畫的圖案太豐富了,可以運用到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我一直強調‘源流’,強調我們的‘文脈’;要創新,向外國學習是可以的,但最后要落在我們自己的根上,敦煌就是這樣的根脈?!?/p>
“現在,我每天不斷地翻閱父親與我出版的書,讓一段段的回憶慢慢涌現?!笨粗鴷系奈淖峙c照片,盡管隨著時光流逝,外貌已改變了,但常沙娜對父親,對敦煌藝術的情感永遠未曾改變。
展覽將持續至10月27日。(北京日報記者 王廣燕)